军工技术用在红尘俗世,是军民融合,用在佛门神界,那就是军佛融合了!
阿弥陀佛!
少林寺肯定保存有大量古籍,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讨论利用军佛融合技术保护古籍是非常重大紧迫的课题。
用航天技术守护中华文脉
古籍整体战备库系统由古籍保护箱、多功能仪、全国古籍保护监控平台和数字化配气系统和多功能箱架组成。其中,保护箱作为系统的主要组成,既为古籍文物提供密闭的贮存空间,具备防水、防火、防虫等特点,又要便于战时运输。
责保护箱设计的战术武器事业部结构室主任范新中表示,保护箱是融合了许多航天高科技于一身的“百宝箱”。
保护箱的设计中用到了火箭气动加热防隔热结构设计、火箭整流罩蜂窝夹层结构设计和飞行器舱体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等航天技术。
构室设计师单亦姣说:“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防火、防水、防虫都是最基础的要求。”在遇到火灾时,保护箱的防热隔热材料能保证保护箱在1小时的时间里,内部温度保持在60摄氏度以内。
别看设计方法已在无数的型号任务中成功应用,但日常生活中的火灾环境与航天器飞行热环境的模拟方法不同,需要设计师们从零开始进行试验。凭借深厚的技术储备和扎实的试验能力,试验顺利完成。此外,箱体采用的整流罩蜂窝夹层结构设计,不仅能抗摔抗压,即便掉进水里也不会沉没。
每一个保护箱都有两扇对开的门和一个特殊的“门锁”,保护箱要做到防水绝尘,因此对箱体密封性的要求特别高。
负责门锁设计的雷豹解释说,每个保护箱内部都比外部高0.1个大气压,门锁采用飞行器上动作类结构设计,每扇门上承载着500公斤的力,因此,可以100%防水隔尘。同时,为了防止有机物分解产生物质对古籍文物发生侵蚀,所有的箱体内部材料都要先进行净化,工艺非常复杂。
应用多项航天技术
战术武器事业部主任王洪波介绍,古籍保护箱应用了多项先进的航天技术,比如:运载火箭气动加热防隔热结构设计、运载火箭整流罩蜂窝夹层结构设计、飞行器舱体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神舟飞船材料相容性设计以及航天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等。
古籍保护箱有“六防”
传统的古籍保护,基本上是依靠人工的方法,将存放古籍的库房控制在适宜的温度、湿度范围内,并适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等。
注入航天智慧的古籍保护箱,箱内恒温、恒湿,具备防火、防水、防虫、防霉、防震、防盗的“六防”特点,为中华古籍筑起“安全屋”。
与传统方法相比,火箭院的“古籍整体战备库系统解决方案”使古籍保护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它不仅能对古籍进行全方位的保护,还建立起环境监控系统,引入了快捷的互联网管理系统,并配备专用机器人,搭建自动化、数字化的无人古籍战备库,可全面提升我国的古籍保护能力和管理效率。
防火:防火材料与防火结构设计,使箱体可以防火、隔热。一旦遭遇火灾,箱子不会变形、不会受损,箱外烈焰滚滚,箱内的古籍却能安然无恙。
防水:良好的密封设计,实现了箱内气密和防水。一旦遭遇水灾,箱子被淹没,却能让箱外的水无孔可钻、无缝可入,还可使箱子浮于水面,方便打捞。如果箱子存于地下室,发生水灾时只能浮到地下室的屋顶,它们也能耐受10米水深的压强,保护箱内的古籍完好无损。
防虫: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为78%,箱内的惰性气体密度却高达99%。这样的环境下,氧气含量极少,蛀虫根本无法生存,又怎么能去蛀书?
防霉:通过环境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调节箱内的水含量,将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抑制细菌的生长,不给古籍霉变以任何“可趁之机”。
防震:存放箱子的货架,研制人员是按照地震烈度9度标准进行设计的,加上箱子本身极为结实,就算发生地震,箱内的古籍也不会遭到损毁。
防盗:在互联网管理系统的监控下,通过监控平台,可对“古籍整体战略储备库”的库内环境一目了然。一旦古籍被盗,借助监控平台,便可对丢失古籍进行定位,从而快速追回。
除了具备“六防”的功能,火箭院的科研人员还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控制“古籍保护箱”的重量,使它们在具备强大防护功能的同时,便于必要之时的人工运输。这将为古籍、档案、文物等的转运、展览提供极大的便利。
火箭院为国家图书馆提供的“古籍保护试用样箱”,包括箱体、智能货架、配气台、多功能仪、物联网系统、书架等。
下一步,火箭院还将为更多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寺庙等“量身定做”专属的系统解决方案,用先进的航天技术和强大的航天力量,守护更多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瑰宝。